凌晨五點的開發區工業園,當第一縷陽光剛爬上車間的鋼結構屋頂,利民保潔的王師傅已經準備著清潔工具,在某外資汽車零部件廠的生產車間里忙碌起來。“這車間里的精密儀器最怕粉塵,一粒鐵屑掉進去,可能就影響整批零件的精度。” 王師傅邊說邊調整吸塵器的風壓,他手腕上的舊手表顯示,這樣的彎腰動作今天已經重復了 87 次。
在江陰,像這樣的工業車間保潔場景每天都在諸多家企業上演。利民服務的車間保潔團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:所有保潔員必須比生產線提前半小時 “到崗”。去年夏天,某央企的重型機械廠突發設備故障,維修前需要在 40℃的車間里緊急打掃。12 名保潔員穿著防護服,用防爆吸塵器配合無塵布,三個小時完成了平時五小時的工作量,連工程師都驚嘆 “比我們自己的后勤隊還專業”。
“車間保潔不是簡單吸吸灰打掃就完事兒。” 項目主管李姐翻出手機里的車間分布圖,上面用不同顏色標注著除塵重點區域,“紅色是精密儀器區,必須用 HEPA 濾網的設備;藍色是地面通道,得兼顧防滑和無塵。” 這種定制化方案,正是他們能服務超 3000 家單位的秘訣。有次為芯片廠做保潔,團隊光培訓就花了兩周,連走路都要練 “小碎步”,生怕帶起一絲揚塵。